-
- 素材大小:
- 6.99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lipeier
- 上傳時間:
- 2018-08-25
- 素材編號:
- 208482
- 素材類別:
- 課件PPT
-
素材預覽
這是造紙術ppt幼兒園,包括了中國四大發(fā)明之“造紙術”,造紙術的來歷,蔡倫簡介,造紙的過程,為什么有造紙術,咱們算一算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造紙術ppt幼兒園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推薦的一款課件PPT類型的PowerPoint.
中國四大發(fā)明之“造紙術”
演講:奚宇航
制作:賈宇涵
其他成員:候婉妍,孫雨萱,姜開祺,李雅清,薛涵之
造紙術的來歷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在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制造的紙,是現(xiàn)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后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之前用于書寫的有羊皮、竹簡等,當然也有紙,但造價過高,難以普及。
蔡倫簡介
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倫因有功于太后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于制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斗爭自殺身亡。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麥克·哈特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七位。美國《時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來的最佳發(fā)明家”中蔡倫上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特別展示了蔡倫發(fā)明的造紙術。
造紙的過程
斬竹漂塘:砍下竹子置于水塘浸泡,使纖維充分吸水?梢栽偌由蠘淦ぁ⒙轭^、和舊魚網等植物原料搗碎。 煮楻足火:把碎料煮爛,使纖維分散,直到煮成紙漿。圖中可見大鍋中的碎料用大石壓住,有助于完全煮爛。 蕩料入簾:待紙漿冷卻,再使用平板式的竹簾把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此一步驟要有純熟的技巧,才能撈出厚薄適中、分布均勻的紙膜。 覆簾壓紙:撈好的紙膜一張張疊好,用木板壓緊,上置重石,將水壓出。 透火焙干:把壓到半干的紙膜貼在爐火邊上烘干,揭下即為成品。
為什么有造紙術
西漢時期,有個大文學家名叫東方朔。一次他給漢武帝寫信,一下子用掉了3000多根竹簡。這么多竹簡需要兩三個壯小伙子才能抬動,而漢武帝花了很長時間才讀完這封信?梢娔鞘菦]有紙是如此不方便。
咱們算一算
1.如果一根竹簡能寫十字,東方朔寫的那封信大概有多少字?
30000字
2.如果用教課書那么大的紙來寫,每頁按1500字計算,大約只需要多少頁?
20頁
3.如果我們使用的歷史書共有138000字,那么用竹簡寫,需要多少根竹簡?
13800根
可見沒有紙的日子真苦
工藝流程 收集和整理
搗碎和調勻
蒸煮和放入水中
再次搗爛和調勻成漿
細簾過水
晾曬成品
謝謝
蔡倫造紙術的意義PPT:這是一個關于蔡倫造紙術的意義PPT,主要是了解造紙術發(fā)明前的書寫材料,西漢前期,人們從“積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紙,蔡倫改進造紙術以及工藝流程等介紹。蔡倫(?—121)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漢和帝時,蔡倫入宮做皇帝的侍從,后來升任“尚方令”,負責管理皇室工場,監(jiān)造各種器械。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在洛陽發(fā)明了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fā)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之一,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大大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世界歷史的進程,歡迎點擊下載蔡倫造紙術的意義PPT哦。
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PPT:這是一個關于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PPT,主要是了解蔡倫改進紙的簡介,思考1.蔡倫曾用什么作為造紙的原料?后人又把這種紙稱為什么?2.為啥蔡倫要改造紙?3.改造紙技術是蔡倫一個人的功勞嗎?為什么?蔡倫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發(fā)明家,造紙術的發(fā)明者。在沒有發(fā)明紙以前,古代各國人民想盡辦法,利用石頭、磚頭、樹葉、樹皮、蠟板、銅、鉛、麻布和獸皮、羊皮等等,文字記錄下來。 在我國商朝時,人們把文字一筆一劃地刻到龜甲和牛、羊、豬等動物的肩胛骨上;隨后,人們又用規(guī)格一至的木片(又稱牘)和竹片(又稱簡)來書寫文章;以后,還用以絲織品縑帛為紙來書寫的辦法。東漢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fā)展,竹簡、縑帛越來越不適應書寫的需要。為了制造一種比較理想的書寫材料,蔡倫在前人利用廢絲綿造紙的基礎上,采用樹皮、麻頭、破布、廢魚網為原料,成功地制造了一種既輕便,又經濟的紙張,總結出一套較為完善的造紙方法,使造紙技術有了悅躍的進步。公元 105 年(元興元年,漢和帝劉肇年間),蔡倫將造成的紙張獻給朝廷,受到皇帝的贊揚。從此,人們都用這種紙,并在全國通稱蔡倫造的紙為“蔡侯紙”,歡迎點擊下載蔡倫改進造紙術的意義PPT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