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2.45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lipeier
- 上傳時間:
- 2019-06-12
- 素材編號:
- 233063
- 素材類別:
- 課件PPT
-
素材預覽
這是交易成本理論ppt,包括了引子,為什么會產生縱向聯(lián)合?交易成本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論,對交易成本理論的評價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交易成本理論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推薦的一款課件PPT類型的PowerPoint.
交易成本理論 匯報小組:第二小組 匯報人:田甜 小組成員:余帆,朱穆,徐馳,楊愛玲,田甜,曹皖青,余苗,盛國敏,伊小婷 引子 鋼鐵生產中冶煉和軋鋼兩個生產階段:冶煉出的火紅的鋼錠,運到軋鋼車間,稍許加熱或不需加熱就可開軋。 假如這兩個階段的生產分屬兩個不同的企業(yè),很難設想兩個企業(yè)之間的協(xié)調如此密切。冶煉企業(yè)鑄出鋼錠就完事大吉,軋鋼企業(yè)還要將鋼錠重新加熱,消耗大量能源。 因此,技術上的需要使兩個生產階段同屬一個企業(yè)更為合理,更為經濟。這就是所謂的縱向聯(lián)合。 縱向聯(lián)合的基本動力仍是現(xiàn)有的和潛在的交易成本。 威廉姆森認為,縱向聯(lián)合問題的關鍵在于“資產專用性”,資產專用性越高,市場交易的潛在費用越大,縱向聯(lián)合的可能性就越大。當資產專用性達到一定高度,市場交易的潛在費用就會阻止企業(yè)繼續(xù)依賴市場。這時縱向聯(lián)合就會出現(xiàn)。 交易成本理論 目錄: 交易成本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論 對交易成本理論的評價 一、交易成本理論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 (一)科斯對交易成本的“發(fā)現(xiàn)” (二)威廉姆森對交易成本理論的發(fā)展 關于交易的內涵 交易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制度經濟學的最小單位。 交易不是實際“交貨”那種意義的“物品的交換”,而是以財產權利為對象,是人與人之間對自然物的權利的出讓和取得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威廉姆森的觀點——交易的特性與維度 (1)資產專用性 交易商品或資產的專屬性(asset specificity)─交易所投資的資產本身不具市場流通性,或者契約一旦終止,投資于資產上的成本難以回收或轉換使用用途,稱之為資產的專屬性。 (2)不確定性 交易不確定性(uncertainty)指交易過程中各種風險的發(fā)生機率。由于人類有限理性的限制使得面對未來的情況時,人們無法完全事先預測。加上交易過程買賣雙方常發(fā)生交易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交易雙方因此透過契約來保障自身的利益。因此,交易不確定性的升高會伴隨著監(jiān)督成本、議價成本的提升,使交易成本增加。 (3)交易的頻率 交易的頻率越高,相對的管理成本與議價成本也升高。交易頻率的升高使得企業(yè)會將該交易的經濟活動的內部化以節(jié)省企業(yè)的交易成本。經常發(fā)生的交易相對于一次性交易更容易補償交易的規(guī)則結構的確立和運行成本,相對降低交易代價。 (一)科斯對交易成本的“發(fā)現(xiàn)” 科斯是在對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的基礎上才“發(fā)現(xiàn)”交易成本的。 新古典經濟學以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經濟為現(xiàn)實背景。在它看來,價格機制能夠自動保證各種資源的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這意味著市場價格機制的運轉是無成本的、無摩擦的,就是說,交易是不需要任何費用的。 科斯的問題是,既然價格機制如此完美,企業(yè)內部交易這種方式為什么會存在?人們在企業(yè)和市場之間進行選擇,以企業(yè)取代市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在科斯看來,市場交易存在著成本,企業(yè)替代市場一定是因為企業(yè)內部的交易在一定限度內可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 (二)威廉姆森對交易成本理論的發(fā)展 在科斯的基礎上,對交易成本的內涵和外延作了新的解釋。 從資產專用性、機會主義、有限理性、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等方面論證了交易成本產生的原因。 建立交易成本與資產專用性等變量的關系式,為交易成本的實證檢驗奠定了基礎。 將交易成本理論和方法應用到經濟組織問題的研究中,拓展了交易成本研究和應用的領域。 二、交易成本的基本理論 (一)交易成本的涵義 (二)交易成本的內容 (三)交易成本的性質 (四)交易成本的決定因素 (一)交易成本的涵義 (二)交易成本的內容 1、科斯的交易成本觀點 《企業(yè)的性質》1937 市場交易(即使用價格機制)的成本包括: - 獲取和處理市場信息的費用(如了解價格分布、尋找交易對象); - 每一筆交易的談判和簽約費用; - 利用價格機制的其它費用,比如簽定長期合約可以由于不確定性而導致預期困難,對未來的實施需要較高的費用。 《社會成本問題》1960 - 度量、界定和保障排他性權利的費用; - 發(fā)現(xiàn)建立交易價格、交易對象的費用; - 討價還價、訂立交易合同的費用; —督促契約條款嚴格履約的費用 搜尋成本:商品信息與交易對象信息的搜集。 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對象信息與和交易對象進行信息交換所需的成本 議價成本:針對契約、價格、品質討價還價的成本。 決策成本:進行相關決策與簽訂契約所需的內部成本。 監(jiān)督交易進行的成本:監(jiān)督交易對象是否依照契約內容進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蹤產品、監(jiān)督、驗貨等。 違約成本:違約時所需付出的事后成本。 1985年威廉姆森(Williamson)進一步將交易成本加以整理,區(qū)分為事前與事后兩大類。 事前的交易成本:簽約、談判、保障契約等成本。 事后的交易成本:契約不能適應所導致的成本;討價還價的成本(指兩方調整適應不良的談判成本);建構及營運的成本;為解決雙方的糾紛與爭執(zhí)而必須設置的相關成本;約束成本:為取信于對方所需之成本。 (三)交易成本的性質 1、交易成本是機會成本 在科斯指出市場與企業(yè)間的相互替代關系后,交易成本自然地就被賦予了機會成本的含義.由于資源的稀缺性,人們自然要對交易的方式進行選擇,交易成本也因而具有了機會成本的性質。根據經濟理性原則,生產者總是按照自己的約束集,選擇對他來說交易成本最小的組織生產的制度結構。 2.交易成本是經濟主體之間知識、信息不對稱的結果,是利益沖突與調和過程中損耗的資源 經濟主體之間不僅在信息上具有不對稱性,而且由于分工和時空上的差異,從主觀和客觀上導致了知識和經驗的個體差異,這就使得任何經濟主體都難以完全理解和無成本地知道其他經濟主體的勞動性質和所生產的產品的性質。經濟主體間的利益沖突,還使經濟主體間信息、知識和經驗的差異被機會主義地利用,交易成本陡然放大。因此,使信息變得便宜的制度、使時空得以縮小的政策和技術以及人們意識形態(tài)的改善,都能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3.雖然交易成本無法徹底消除,但卻是可以降低的。 在新制度經濟學家看來,制度和技術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兩種主要力量。 但是,技術進步對交易成本的影響有兩面性。一方面,可以產生諸如新的有效的度量方法使交易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意味著出現(xiàn)更復雜的商品從而提高交易成本。 4、由于事件的概率性以及不確定性的存在,對于任意一項經濟活動,人們只能在事前根據不完備的知識和經驗對交易成本的種類和數(shù)量進行估計,準確的計量只有在事后才能進行。 由于人們難以在事前就對生產的制度結構和生產的技術條件的各種可能的搭配進行詳細的比較,交易成本的機會成本性質將變得令人難以捉摸。正因為如此,在現(xiàn)實經濟生活中,人們的經驗、意識形態(tài)、習慣等會左右其決策并進而影響經濟的發(fā)展。 (四)交易成本的決定因素 威廉姆森主要是從 人的因素 與特定交易有關的因素 兩個方面來分析交易成本的決定因素的。 1、人的因素 威廉姆森的交易成本經濟學是建立在新的人性假設基礎上的。在他看來,現(xiàn)實的經濟生活中的人并不是古典經濟學所研究的“經濟人”,而是“契約人”。 “契約人”的行為特征不同于“經濟人”的理性行為,而具體表現(xiàn)為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正是“契約人”的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導致了交易成本的產生 。 (1)有限理性 不同的經濟理論對人的理性假設有三種:完全理性;直覺理性;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說,主觀上追求理性,但客觀上只能有限地做到這一點的行為特征。也就是說,通常人們經濟活動的動機是有目的、有理性的,但僅是有限的條件下的理性行為。 威廉姆森說:“理性有限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就需要正視為此所付出的各種成本,包括計劃成本、適應成本,以及對交易實施監(jiān)督所付出的成本。” (2)機會主義 機會主義的行為傾向,威廉姆森認為其基本意思是:經濟人會以狡黠的方式追求自身的利益,他會隨機應變,投機取巧,有目的、有策略的利用信息。 “在多數(shù)情況下,投機都是一種機敏的欺騙,既包括主動去騙人,也包括不得已去騙人,還有事前及事后騙人。” 正是這些機會主義的行為表現(xiàn)導致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使經濟組織中的問題復雜化了,其直接結果就是合同風險。 機會主義行為又分為事前的和事后的機會主義行為。 2、與特定交易有關的因素 資產專用性 交易的不確定性 交易的頻率 在威廉姆森看來,對交易成本起決定作用的五種因素并不具有相同的重要性。他特別強調了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和資產專用性這三種因素對交易成本的決定性作用,其中又以機會主義最為根本。 三、交易成本理論評價(一)缺陷與不足 1.交易成本的外延不確定 盡管科斯等都列舉了交易成本的一些項目,但每位經濟學家所列舉的項目都不完全相同,如果要嚴格地、具體地確定哪幾項作為交易成本,恐怕很難得到一致的意見。 2.過分夸大交易成本的作用 科斯1937年認為,交易成本的存在,是企業(yè)產生與存在的唯一決定因素。這過于絕對。只能說,交易成本是企業(yè)存在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決定的因素。 (二)意義與價值 為新制度經濟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推動了經濟學理論的發(fā)展。 為經濟學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豐富了經濟學分析的“工具箱”。 交易成本理論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有一定借鑒價值。 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