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6.93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6-09-22
- 素材編號:
- 54842
- 素材類別:
- 城市旅游課件
-
素材預覽
這是一個關于承德避暑山莊景點介紹地大ppt課件,主要介紹了承德避暑山莊概況、歷史介紹、景點介紹、外八廟等內容。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qū)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大部分,苑景區(qū)又可分成湖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區(qū)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筑100余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更多內容,歡迎點擊下載承德避暑山莊景點介紹地大ppt課件哦。
承德避暑山莊景點介紹地大ppt課件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城市旅游課件類型的PowerPoint.
避暑山莊
一、概況
承德避暑山莊曾是中國清朝皇帝的夏宮。距離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宮室、皇家園林和宏偉壯觀的寺廟群所組成。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qū)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山莊的建筑布局大體可分為宮殿區(qū)和苑景區(qū)兩大部分,苑景區(qū)又可分成湖區(qū)、平原區(qū)和山區(qū)三部分。內有康熙乾隆欽定的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筑100余處。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
避暑山莊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歷時87年。避暑山莊占地564萬平方米,環(huán)繞山莊婉蜒起伏的宮墻長達萬米。相當于頤和園的兩倍,有八個北海公園那么大。與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莊以樸素淡雅的山村野趣為格調,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風光,成為中國現(xiàn)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二、歷史介紹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是中國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為了實現(xiàn)安撫、團結中國邊疆少數(shù)民族,鞏固國家統(tǒng)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宮。避暑山莊興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時間在此處理軍政要事,接見外國使節(jié)和邊疆少數(shù)民族政教首領。這里發(fā)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遺跡和重要文物,成為中國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最后形成的歷史見證。
三、景點介紹
1.宮殿區(qū)
正殿
是宮殿區(qū)的主體建筑,正殿建于康熙五十年至五十二年修建,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新修繕,改建,占地1萬平方米。包括九進院落,由麗正門、午門、閱射門、四知書屋、十九間照房、煙波致爽殿、云山勝地樓、岫云門以及一些朝房、配殿和回廊等組成。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前朝是皇帝處理軍機政務的辦公區(qū);后寢是皇帝和后妃們日常起居的生活區(qū)。主殿叫“澹泊敬誠”,是用珍貴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是皇帝治理朝政的地方,各種隆重的大典也都在這里舉行。
松鶴齋
康熙時,皇太后來避暑山莊,居住在西峪的松鶴清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在正宮東面另建一組八進院落的建筑,題名松鶴齋,以供皇太后居住。當年,松鶴齋內“常見青松蟠戶外,更欣白鶴舞庭前”。庭院中還有馴鹿悠游其間。綏成殿后依次有照房十五間,門殿三間,大殿七間名為樂壽堂,后改名為悅性居,是皇太后的寢宮。綏成殿、十五間照房、門殿建筑早已無存。樂壽堂僅剩基址,1998年復建。
東宮
在松鶴齋的東面,地勢比正宮和松鶴齋低。東宮的前面宮墻上另辟大門,稱德匯門,為重臺城門,形制與麗正門相仿。進入德匯門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依次有門殿七間、正殿十一間、清音閣、福壽閣、勤政殿、卷阿勝境殿。1945年,東宮失火被燒毀,F(xiàn)僅存基址。其中,清音閣:俗稱大戲樓。與現(xiàn)存故宮暢音閣、頤和園中德和園大戲樓形式相近。閣高三層,外觀雄偉。
萬壑松風殿
是萬壑松風的主殿?滴醯劢洺T谶@里接見官吏,批閱奏章,讀書寫字。1722年,康熙發(fā)現(xiàn)皇四子和碩雍親王之第四子弘歷聰明伶俐,十分喜愛,于是傳旨,命將弘歷送入宮中。這年的夏天,弘歷由父母帶領,隨祖父前往承德避暑山莊?滴鯇⒈苁钌角f的側堂“萬壑松風”賜給弘歷居住,平時進宴或批閱奏章,都要乾隆侍奉在旁,朝夕教誨。弘歷繼位后,將這座殿宇題名為紀恩堂。乾隆三十年,乾隆寫《避暑山莊紀恩堂記》,紀念康熙皇帝對他的眷顧養(yǎng)育之恩。
2.湖區(qū)
雖然沒有頤和園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成5個湖,各湖之間又有橋相通,兩岸綠樹成蔭,顯得曲折有致,秀麗多姿。此區(qū)總體結構以山環(huán)水、以水繞島,布局運用中國傳統(tǒng)造園手法,組成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世界的構圖。多組建筑巧妙地營構在洲島、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水鄉(xiāng)景色。湖區(qū)的風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的,如“煙雨樓”是模仿浙江嘉興南湖煙雨樓的形狀修的。金山島的布局仿自江蘇鎮(zhèn)江金山。平原區(qū)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樹林。當年這里有萬樹園, 山區(qū)自南而北,由四條溝壑組成,依次為榛子峪、松林峪、梨樹峪、松云峽。山巒之中,古松參天,林木茂盛,原建有四十多組軒齋亭舍、佛寺道觀等建筑,但多已只存基址。
四、外八廟
在避暑山莊周圍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廟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廟群,供西方、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上層及貴族朝覲皇帝時禮佛之用。在避暑山莊的東面和北面,武烈河兩岸和獅子溝北沿的山丘地帶,共有11座寺院。因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稱為“承德外八廟”。廟宇按照建筑風格分為藏式寺廟、漢式寺廟和漢藏結合式寺廟三種。這些寺廟融和了漢、藏等民族建筑藝術的精華,氣勢宏偉,極具皇家風范。這些建筑風格各異的寺廟,是當時清政府為了團結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利用宗教作為籠絡手段而修建的。這些廟宇多利用向陽山坡層層修建,主要殿堂聳立突出、雄偉壯觀。
1.普寧寺
普寧寺位于承德市避暑山莊北部烈河畔,由于寺內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俗稱大佛寺。普寧寺地理位軒適中,建成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占地33000平方米,是外八廟宗教活動的中心。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清朝軍隊平定了準噶爾蒙古臺吉達瓦齊叛亂。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清政府依照西藏三摩耶廟的形式,修建了這座喇嘛寺。普寧寺的修建和取名都表明清政府希望天下永遠太平統(tǒng)一、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愿望。
普寧寺的主尊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世界上最大木雕佛像,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2.普樂寺
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寺建筑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配殿、正殿組成。東部為藏式 城建筑。主體建筑旭光閣,重檐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采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3.普陀宗乘之廟
普陀宗乘之廟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獅子溝北側,占地22萬平方米,為承德外八廟中規(guī)模最宏大者。
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是乾隆為了慶祝他本人60壽辰和他母親皇太后80壽辰而建的。
殿宇依山就勢,布局自然,富于變化,基本是藏傳佛教的建筑風格。主體建筑位于山巔,60余座(現(xiàn)存40余座)平頂?shù)锓渴桨着_和梵塔白臺隨山勢呈縱深式自由布局,無明顯軸線。
4.殊像寺
殊像寺為典型漢式寺廟,東西l15米,南北約200米,占地面積2.7公頃。采用庭園布局手法,大規(guī)模疊砌假山,散植松樹,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5.須彌福壽之廟
位于承德避暑山莊北面獅子溝南坡。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西藏六世班禪為慶賀乾隆帝70大壽,長途跋涉2萬余里前往承德。乾隆帝十分重視,為隆重迎接六世班禪的到來,特建須彌福壽之廟供六世班禪講經和居住,所以,此廟又稱“班禪行宮”。“須彌山”,藏語名“扎會”,是介居住的吉祥之地;“福壽”,藏語名“倫布”。須彌福壽意思是像吉祥的須彌山那樣多福多壽。
謝謝大家的觀賞!謝謝!
介紹承德的ppt課件:這是介紹承德的ppt課件,包括了承德簡介,自然地理,特產小吃,旅游資源,名勝古跡,歷史背景,文化特色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承德旅游ppt:這是承德旅游ppt,包括了首先,說一說避暑山莊的歷史,F(xiàn)irst of all, saythe Imperial Mountain Summer Resortof history,Chengde the Imperial Mountain Summer Resort,承德的地理狀況Chengde Physical Feature,承德民間剪紙,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
承德避暑山莊ppt模板:這是承德避暑山莊ppt模板,包括了這座古色古香的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張圖就是避暑山莊全圖,避暑山莊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頤和園、拙政園、留園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當年鬼子掠奪了很多寶物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