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
- 1 MB
- 素材授權:
- 免費下載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傳:
- ppt
- 上傳時間:
- 2016-03-13
- 素材編號:
- 30463
- 素材類別:
- 城市旅游課件
-
素材預覽
這是一份關于長沙銅官窯一日游PPT。銅官,湘江東岸邊的一座古鎮(zhèn),千余年來,在銅官附近沿湘江十里河濱,窯火通紅,大名鼎鼎的長沙窯,就在這綿延不斷的窯眼里熊熊燒出,這里號稱“十里陶城等內容。長沙銅官窯,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經(jīng)歷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與浙江越窯、河北邢窯齊名的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之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fā)源地。自1956年被發(fā)現(xiàn)以來,出土文物已過萬件。被考古學家稱為千年前的世界工廠。
長沙銅官窯一日游PPT是由紅軟PPT免費下載網(wǎng)推薦的一款城市旅游課件類型的PowerPoint.
銅官窯淵源 銅官得名,始于三國。銅官歷史上以生產(chǎn)陶瓷而馳名天下,長沙銅官古窯遺址位于銅官鎮(zhèn)至石渚湖一帶,該遺址系1956年湖南省文管會在文物普查中發(fā)現(xiàn),1957年故宮博物院專家馮先銘、李輝柄進行調查后確認為唐至五代時期不見文獻記載的民間制瓷遺址,距今約1200多年;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家考證發(fā)現(xiàn),銅官窯彩瓷源于湘陰窯,與岳州窯是一對孿生姐妹窯,是在唐朝“安史之亂”前后,北方陶瓷工匠部分南遷,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相互融合基礎上的偉大創(chuàng)新。根據(jù)史料記載,在“安史之亂”及其后的數(shù)十年里,北方陶瓷手工業(yè)生產(chǎn)屢遭破壞,部分喪失生產(chǎn)資料的陶瓷工匠遠走江南,促成了銅官窯的發(fā)展,帶來了銅官陶瓷的興起與發(fā)達。
大水缸
用銅官窯碎片鋪出來的路,不知印上了多少歷史故事 。
銅官窯出土文物有哪些?
模印貼花行龍紋喇叭口壺
寶石藍變釉蓮花形燭臺
白釉綠彩凈瓶
青釉綠彩“心”字水孟
青釉綠彩“心”字水孟
銅官“龍窯”,依坡而建,貌似長龍
銅官古窯遺址
銅官人仿制出來唐代達官貴人專用的小痰盂讓人難辨今古。
私營瓷器廠晾干陶器的工場
在銅官鎮(zhèn)至書堂、湘江港灣和石渚湖的兩岸,長沙縣書堂鄉(xiāng)古城村石渚湖瓦渣坪一帶,為唐至五代時期的有名古窯之一。為中國陶瓷釉下彩的發(fā)源地。
銅官窯核心保護區(qū)景觀環(huán)境設計圖。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中國人早在約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時代)就發(fā)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見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鋁、高嶺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度較高,但可塑性較差。除了在食器、裝飾的使用上,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資源黏土經(jīng)過淬取而成。而粘土的性質具韌性,常溫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燒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裝水;燒至1230度則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溫耐腐蝕。其用法之彈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種創(chuàng)意的應用。
陶瓷工藝流程
一、淘泥 高嶺土是燒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來,多少精品陶瓷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變而來,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將其分割開
來,摞成柱狀,以便于儲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將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轉盤內,通過旋轉轉盤,用手和拉坯工具,將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個雛形,還需要根據(jù)要做的形狀選取不同的印模將瓷坯印成各種不同的形狀。
五、修坯 剛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過修坯這一工序將印好的坯修刮整齊和勻稱。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塵土,為接下來的畫坯、上釉等工序做好準備工作。
七、畫坯 在坯上作畫是陶瓷藝術的一大特色,畫坯有好多種,有寫意的、有貼好畫紙勾畫的,無論怎樣畫坯都是陶瓷工序的點睛之筆。
八、上釉 畫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澀,上好釉后則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燒窯 千年窯火,延綿不息,經(jīng)過數(shù)十道工具精雕細琢的瓷坯,在窯內經(jīng)受千度高溫的燒煉,就像一只丑小鴨行將達化一只美天鵝。
十、成瓷 經(jīng)過幾天的燒煉,窯內的瓷坯已變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從打開的窯門中迫不及待地脫穎而出。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補,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時燒出來會有一點瑕疵,用JS916-2(勁素成)進行修補,可以讓成瓷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