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軟基地 推薦
2013-04-11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網絡音樂全面進入收費時代的消息近期頻現業(yè)內,音樂人高曉松甚至在近日高調表示今年7月1日起,在線試聽、下載網絡音樂或將告別免費。對此,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王野霏在昨日舉辦的“2012年北京知識產權保護狀況”新聞發(fā)布會上明確否定了在線聽音樂全部收費存在時間進度計劃的說法,他僅表示付費下載可以成為音樂網站經營服務的方式之一,版權部門將支持這種方式的建立。
對于王野霏的說法,業(yè)內人士基本表示出贊同的態(tài)度,認為高曉松提出的收費時間表略顯倉促,網絡音樂可以借助下載收費、包月收費等方式慢慢向收費模式過渡。實際上,目前國內的網絡音樂收費模式還基本上以低價包月模式為主,實現收費不久的豆瓣FM PRO以10元包月的形式為消費者提供無廣告收聽和高音質下載作品的服務,而QQ音樂也采取了用戶收費成為綠鉆之后享受類似服務的模式。業(yè)內人士表示,這基本也已經是現在消費者從免費收聽、下載音樂向收費階段過渡時期所能承受的較高的心理價位了,如果短時間內網絡音樂全面收費,消費者也是難以接受的。另外,北京大學文化產業(yè)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建議,網絡音樂收費可以以作品的新舊程度、類型等作為劃分標準,讓音樂人、著作權人自主定價。
在談到網絡音樂版權問題頻出、音樂人一直急于引導網絡音樂進入收費時代的原因時,王野霏表示,目前我國音樂產業(yè)存在“兩多一少”,即聽眾多、歌手多但新作品少,部分選秀節(jié)目和音樂欄目總在重復使用一些經典歌曲或所謂“同一首歌”的現象引起了版權部門的高度關注。王野霏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在于我國目前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音樂產業(yè)發(fā)展商業(yè)模式,核心問題就是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力不足、得不到合理回報。
來源:北京商報